
黃金一直被視為貴金屬的代表,除了具有極佳的工業性質外,亦具有貨幣角色的特性,成為數千年來人類重要的交易媒介之一,尤其是動亂時期更為明顯。1944年列寧森林協議更明確將黃金列為國際貨幣系統的一部分,協定中以黃金作為固定匯率之外的轉換因數,如美國政府就規定每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不過隨著時間的演變,協定的規範力量愈來愈弱,到了1958年外匯兌黃金比例已不符實際現況,金本位制度已亮起紅燈,投資人在預期貨幣將貶值的心理下,大量買進黃金,這種現象在1960年冬季最為明顯。1961年黃金需求高峰再現,導致黃金準備金制度的出現,這個由主要央行(包括美國聯邦準備銀行)所組成的集團,是由英格蘭銀行管理。基金同意提供黃金來支撐美元,此制度使得黃金價格維持數年的穩定。
1967年6月法國推出基金,接著又發生了『以阿六日戰爭』,黃金需求因而大增,當年民間買進的總數較前一年成長了一倍多,到了1968年3月黃金準備金制度不得不宣佈失敗,黃金市場也形成自己市場與官方市場。美國曾在1965及1968年降低銀行的黃金準備率,但是美元的貶值壓力仍在。到了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不得不終止黃金與美元的官方關係,黃金價格開始自由浮動,由自由的國際市場來決定走勢。
1974年美國政府更宣佈人民可自由持有黃金,為了避免投資人一窩蜂的買進,美國財政部更舉行了公開銷售,此舉雖然在當時阻止了資金流入黃金市場,不過那時卻是金價的起漲點。1976~1980年間,美國前後要求國際貨幣基金會舉行了44次黃金拍賣,數量高達780噸。1978年美國再次出售部分的黃金庫存,希望達到3個目標:
1. 協助美國減少貿易赤字,因為這是造成美元疲軟的主因之一。
2. 直接干預黃金市場,使得外匯市場預期沖淡,穩定國際貨幣體系。
3. 希望降低國際間黃金的貨幣角色。
1979年世界政局動亂,黃金成了投資者的安全天堂,11月發生伊朗挾持美國人質事件,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使得金價每日以30~50美元飆漲。1980年的元月21日金價達到歷史高點,每盎司850美元,之後在事件冷卻後,金價也以同樣速度回跌。直到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才又再使金價大漲。之後金價一直維持疲弱,1982年3月低點在每盎司310美元,1982年8月墨西哥技術性的停止償還外債,使得金價回揚至500美元以上。不過美元的強勢使黃金遜色許多,1985年2月金價回跌至280美元,此時美元又開始反應貿易赤字的現狀,對主要外幣大幅貶值。1987年10月股市崩盤,金價又回升至500美元的高點。但之後黃金似乎不再對國際事件有熱烈的反應,1989年10月股市小崩盤,亦只不過推升金價至470美元。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金價亦無力守穩420美元。1991年10月金價徘徊在350美元左右。
波斯灣戰爭
及後金價的空頭走勢更加明顯,1992年金價低點已在330美元,來年元月更見到320美元的價位,之後在美國經濟復蘇及商品價格趨穩的支撐下,金價又向上測試400美元的高點,這是6年來首度出現年度高價高於前一年的情形。1994年金價持續385美元上下整理。之後由於世界政經局勢走穩,加上多種對抗通脹的投資工具出現,使得金價持續下探。1999年7月,金價曾下跌到250美元左右,同年10月又一度反彈至340美元左右,不過仍沒法改變金價的弱勢。到2001年,前美國總統老布殊攻打伊拉克,金價才逐步進入升軌,由當年的250美元左右的低位,升至02年的350美元左右。至03年,現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以『911事件』為名,與英國聯合出兵再次攻打伊拉克,剷除薩達姆政權,金價才再一步上漲。當年12月已再突破410美元。在2005年,金價受到通脹、環球金融危機及投資者對各國貨幣的信心逐漸減弱等消息影響,逐步上探到450美元左右,及後到12月更升破500美元以上。
之後到2006年3月至5月期間,金價受著一片看好前景的市場氣氛影響下,被基金大戶和散戶瘋狂入市吸納黃金,由533美元一直上升到730美元,形成嚴重超買。但不久,觸發了大型獲利沽盤,在資金不斷流出金市外,金價在一個月內急劇回吐至540美元左右才喘定跌勢,及後反復在560至670美元左右徘徊。2007年,因為世界政局持續不穩(如北韓及伊朗核危機),及美元再度軟弱,引致大部分資金投向外幣市場,而首當其衝,黃金再成為吸納對象,金價再度上漲650以上徘徊。在2008年3月,因美元持續疲弱,使全世界各國引發急劇通脹,所有必需品如食油、大米、鹽、糖等等的價格,在近半年內,急升逾一倍;而黃金更創下1032美元每盎司的新歷史新高。
在2009年對於全球經濟來說是關鍵的一年,次按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貫穿全年,黃金於09年發揮其避險功能,全年升幅高達23.9%,更曾創下每盎斯1226.4美元高位。各國央行大規模買入黃金形成了巨大的供求差距,黃金買盤層出不窮。黃金成為歷史上首次以千元之上的價格結束一年的交易。
2010年,國際黃金現貨市場開盤1096.2美元,年末收于1419.4美元,全年漲幅為29.48%。期間,金價最高漲至1430.9美元,最低為1043.7美元,波幅387.20美元/盎司。201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在量化寬鬆政策後經濟開始復蘇,經濟前景向好,但是通脹信號逐漸出現。第一季度歐債問題嚴重,金價上漲是避險資金入場引發,歐債問題緩和的時候,金價時而有所下滑;期間希臘罷工事件和天安艦事件兩次突發事件也誘發金價向上突破多個整數關口。其後人民幣匯改後大幅升值,對其他風險資產為利好消息,金價稍作整理後大幅下挫;之後金價先後三次下檔,走出震蕩下行態勢。但8月開始,量化寬鬆主導市場,金價單邊上行。受人民銀行等六部委發文促進黃金市場發展及市場流動性充裕等因素影響,同時美國經濟數據持續疲弱,聯儲局再次公佈量化寬鬆政策,刺激金價持續單邊上漲;全球面臨的各類不確定性也使避險資金支撐金價持續上揚。全年金價只有1月及7月份不能收陽線外,其餘月份也收陽線,黃金於2010可以說是大豐收的一年。
黃金踏入2011年於1416.7美元開盤,第一季初,中國多次調高存款準備金及加息,使市場擔心各國推行緊縮政策收緊銀根,令黃金價格下跌至1308美元。各國經濟增長放緩,令美國,日本,歐洲等國持續實行貨幣寬鬆政策,導致資金泛濫,紙幣大幅貶值,通脹升溫,商品市場價格展開上漲。四月份,中東地緣政治問題開始湧現,巴勒斯坦,以色列,敍利亞局勢不穩使市場資金不斷流入金市作尋避險,金價連番創新高,此外,美元貶值也使金價穩步上揚,美匯指數下跌至71.6美元的新低,使金價突破1500美元後,最高漲至1574.9美元的歷史新高。但其後,五月份美軍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軍事行動中把九一一事件重要嫌犯奧薩瑪•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擊斃,避險情緒得以降溫。金價從歷史高位開始展開回落,下跌至1463美元才受到支持。